首页 > 心得体会

浅谈《中庸》之道与中医

时间:2024-01-02 05:36:16
浅谈《中庸》之道与中医(全文共2705字)

《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者从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溃了就没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的一种最高境界。

一、中医蕴涵着浓厚的《中庸》之道  

1、中医折射出的《中庸》思想

中医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前赴后继不断实践、领悟、总结出来的精华,其中充满了中国优秀的哲学思想——中庸思想。《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中和”就是说: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 ……此处隐藏1679个字……,那么,我们要想每天获得一份快乐和幸福,就必须想患者之所想,思患者之所思,急患者之所急。医者父母心,我们不光要有精湛的技术,更需要有一颗爱人之心,有一种换位思考的态度!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践行之,社会方能和谐,人间才能处处充满着爱和温情。心中有爱,相信我们的医护事业不再是如履薄冰!

我们没有歌唱家们的耀眼和风光,没有企业家们的独领风骚,没有科学家们的彪炳千秋流芳百世,更没有领导者们的前呼后拥叱咤风云,有的只是琐碎辛劳的生活,有的只是与患者长年累月厮守在一起平凡的日子,这就需要为医者不为功名利禄而丧志,不为平凡庸碌而抱怨。始终在这小小的田地里默默耕耘,勤恳奉献。这平平常常的日子里,孕育着伟大和崇高,包含着幸福和快乐,成就光环和辉煌。关键是我们能否持久地守住这清贫和平凡,用我们的一生恒久地爱着这块土地,不为外面精彩的世界所诱惑,专心于周而复始的、没有波澜壮阔、没有惊心动魄的平庸的医护生活,最后我们一定拥有光彩照人、令人景仰的人生。

习近平主席曾说“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的三个和谐”。我们要实现身与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必须首先实现心与性的和谐。心与性的关系就象人与法律的关系一样,不是折中,不是协商,而是绝对服从,所以要修心养性,“修心”就是修掉后天污染之劣心、之心魂、之凡心、之习性。“养性”就是回归先天之良心、之心灵、之圣心、之本性,让美好的心灵当家,让丑恶的心魂退位,就是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就叫心性合一、人心和善。只有人心和善,才能实现身与心和、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和。只有人心和善,才能实现家庭和睦、人际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人天和美。这便是中医的博大之所在。

《浅谈《中庸》之道与中医(全文共270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