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怎样让“少”变成“多”?——暑期读《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有感

时间:2023-12-08 07:32:12
怎样让“少”变成“多”?——暑期读《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有感(全文共1645字)

怎样让“少”变成“多”?

暑期中研读了冯卫东院长的著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原以为是一本需要用毅力战胜的枯燥的教育理论书籍,然而初读几章,便离不开眼了,其中的课例耐人寻味,许多教育现象页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曾为之感到疑惑的。所以这本原以为需要打持久战的书籍,花了一天功夫遍读完了。

冯院长全书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18条建议,每一条针都对课堂的实际现象而提,字字珠玑。对于冯院长在第六条建议下提出的问题“碎问而闪存的能不是惰性知识吗”,我身受触动。特地网上搜索了英国BBC播出的纪录片《中国式教学》,我们的“中国式教育现象”却是广泛地存在着,课堂容量非常“丰富”,教师讲授特别“具体”,学生们都很乖巧的成了课堂中的小绵羊,配合教师完成四十分钟的问与答,我们仍在这种课堂模式下不断的寻找着让课堂容量更饱满的方法。

回忆以前的自己,执教一堂公开课的时候,总是把课件完善了又完善,过渡语修改复修改,板书设计再设计……问题却不敢提大的,提出一堆琐碎的简单的。于是乎,虽然我给孩子准备的很“多”,但实际上孩子的得到却少之又少。课堂看上去师生互动频繁,氛围融洽,教师的语言似乎也是精彩纷呈,热热闹闹的一堂公开课,自我感觉良好。这便是课堂的“外在美”了吧。

曾听过蔡宏圣主任的报告,他说:“教师语言诙谐、过程流畅、课件精美等外在美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通过学生思考充分展现学科内在魅力的课才值得去追求。”醍醐灌顶,原来,自己一直在追求课堂的“外在美”,却忽视了“内在美”——就是让学生充分思考,去感悟去表达的过程。

什么才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我想,应该是一堂给学生充分思考感悟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的课堂,用最简洁凝练的提问辅助孩子深入理解,让学生感受语言魅力的课堂。在此基础上,再去追求课件的精美,语言的精彩,过程的流畅。这样,同时具备“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课堂,才是一堂真正的好课。

《怎样让“少”变成“多”?——暑期读《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有感(全文共164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