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精品的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时间:2023-11-27 19:08:10
精品的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全文共5097字)

导读:精品的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沉默的大多数》是王小波发表于1996年《东方》杂志的杂文,并于1997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发行。据说是收录他的杂文最全的一本。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喜欢杂文的,但是读完此文,却萌生了许多的感慨,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雷雨习关于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请您阅读。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1

歌德曾有一句话是,“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与高尚的人谈话则是让人能够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进行淬炼。小波的这本书的确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是做到了,这可能也是因此近年来很多人将他推上神坛的原因吧。但是就我从这本书里认识的小波而言,我觉得他更像是生活在周围的一个普通而又有趣的人,不时地倾诉着他朴实的思想。

读这本书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朴实的语言以及平淡的情感,似乎并不需要细细咀嚼便可以吞咽,然而当我想用肠胃去进一步消化它时,却发现如果不挑出里面的刺,它只会是我身体里面刺痛我的异物。所以每篇文章读到一半时,我都习惯性愣地迟疑片刻,生怕有被遗漏的刺。如此一来,读这本书的确没法让人有酣畅淋漓的感觉,因为既没有让人大彻大悟的道理,也没有令人惊艳的文笔。但是你若静下来读它,至少可以驱赶心中些许的浮躁。之所以要静下来,是因为静默能让你更理性,而保持理性也正是王小波这本书劝诫读者去拥有的习惯。正如扉页的那句话所说,“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 ……此处隐藏4163个字……过。从小时候的大跃进,到大学时候的及让人啼笑皆非的现实,很难让人联想到所谓的美好。周围很多人喊着所谓的口号与教条,以此来成为这个主流群体“话语圈”的一部分。从内心鄙视话语圈的王小波,选择了沉默。选择沉默,是因为一些话在某一环境下无法说出口,或说出了也无用。沉默有自己的语言。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有人常在你楼道门口放了一辆自行车,妨碍了你的进出,而你又是一个认真的人。你劝告他,或去跟居委反映,说:同志,五讲四美,请你注意。对方的很有可能,会说你这人真“事儿”。同时你也可以用沉默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种行为的厌恶,把他车胎的气放掉,当然是在四周无人的情况下。

一种文化必有一些独有的信息,沉默也是有的。戈尔巴乔夫说过这样的话:有一件事是公开的秘密,假如你想给自己盖个小房子,就得给主管官员些贿赂,再到国家的工地上偷点建筑材料。这样的事干得说不得,属于沉默;再加上讲这些话时,戈氏是苏共,所以当然语惊四座。还有一点要补充的,那就是:属于沉默的事用话讲了出来,总是这么怪怪的。

沉默也可以传播。在某些年代里,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沉默就像野火一样四下漫延着。把这叫作传播,多少有点过甚其辞,但也不离大谱。在沉默的年代里,人们也在传播小道消息,这件事破坏了沉默的完整性。好在这种话语我们只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说,比方说,公共厕所。最起码在追查谣言时,我们是这样交待的:这话我是在厕所里听说的!这样小道消息就成了包含着排便艰巨的呓语,不值得认真对待。另外,公厕虽然也是公共场合,但我有种强烈的欲望,要把它排除在外,因为它太脏了。

我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从我懂事的年龄,就常听人们说:我们这一代,生于一个神圣的时代,多么幸福;在甜蜜之余也有一点怀疑:这么多美事怎么都叫我赶上了。

《精品的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全文共509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