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司马光《资治通鉴》有感
秋,收获的季节,黄金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同冬一样迷人。秋天,属于每一个人;收获,属于每一个勤奋的人。伴着无数个秋天夜里蛐蛐清脆的鸣唱,奶茶的清香,我在这个季节最大的收获就是阅览了《资治通鉴》这本举世著作。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等历时19年编辑而成,书成后即被皇太子奉为“第一必读治国教材”,宋神宗赐名为《资治通鉴》,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吸收历代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为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借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共跨越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名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资治通鉴》成书以来,被奉为金科玉律、无上宝典,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乃至普通百姓争读不已。不仅如此,《资治通鉴》文字生动流畅,朴质精炼,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家之绝笔。
通览全文,最让我印象深 ……此处隐藏417个字……的贤德诸侯,一定会尊奉礼义对他们进行征讨。现在晋国三家向天子请封,天子又批准了。他们就是奉天子的命令而成为诸侯的,谁又能对他们加以讨伐呢?所以晋国三家大夫成为诸侯,并不是晋国三家破坏了礼教,正是周天子自己破坏了周朝的礼教啊。呜呼!君臣之间的礼仪既然崩溃,于是天下便开始以智慧、武力相互争雄,使当年受周先王分封而成为诸侯国君的圣贤后裔以及江山相继沦亡,周朝先民的子孙灭亡殆尽,岂不哀伤。
一代伟人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讲,他将《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读过“一十七遍”。这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可以说,一本《资治通鉴》伴随毛泽东走过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由此可见,这本巨作在中国文化领域里的地位是实至名归。用清人王鸣盛的一句话来概括:“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伟人固然如此,作为新时代的我们,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女性,更应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忠臣魏征死后对身边的大臣说过这样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个人要发展要有自己的榜样,这样才能辨别自己的优缺点,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才能改变和提高自己。一个企业乃至国家要向前进步,就要知道历史的发展趋势。
古人有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相信只要以此为纲,下至我们任何一个企业,上至我们的国家,都会欣欣向荣,繁荣发展,我们的家园也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