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作风剖析整改心得体会
按照市委开展“改造思想、改变习惯、改进作风”行动部署要求,我认真剖析了自己在思想态度、干事习惯、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主动对标对表,坚持立行立改,使自己各项素质显著提高,思想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执行力明显增强。
一、深学细研,提升站位
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物的长成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知识也是一样,靠的是日积月累,起初感觉并没有什么,时间长了,说话、办事、思想、行动忽然之间就有了进步。作为乡镇主管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干部,自己一方面通过参加专题培训班、网络报纸学习以及深入的思考,系统的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使自己的理论知识架构更加完善,对党的指导思想、现阶段主要矛盾、未来布局方向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用理论武装了头脑,把牢了自己的“总开关”。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通过组织党支部书记培训、入村入户宣讲等方式,组织各村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深入学习扶贫政策,更加深化了思想认识,助推了工作的开展。做到了扶贫底数清,政策把握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学思践悟,改变习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所有的党员和青年提出了新要求,呼吁广大青年要珍惜这个舞台,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无论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是作为青年一代,我倍感责任重大。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所以,必须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保证高质量的开展扶贫攻坚工作,让群众满意,让政府认可。
三、勇于担当,改进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转变作风不懈怠。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改进工作作风是民众和时代的呼唤。作风不实直接影响的是党风、政风和社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体现。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脱贫奔康、乡村振兴不再是劳苦群众的美好憧憬,而是实实在在的当下或者不远的将来。空前的发展机遇不断改善着人民的物质基础,在全镇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脱贫攻坚取得了良好实效,但与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这就要求我们扶贫人在思想上正本固元,在源头治理上防患未然,真正做到不懈怠、扎扎实实转变作风,把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当作一种使命意识,把实现全面脱贫奔康的宏大目标转变为奋斗意识,自觉改进工作作风,肩负起工作重任,全力以赴为人民谋幸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单一地改进工作作风,而要以提升工作实效为抓手,以工作能力的提升来反映工作作风的改进。严苛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把时间与精力充分利用在提升业务工作水平上,再复杂的工作都能圆满完成,再难啃的“硬骨头”、再顽固的“老大难”也会迎刃而解。
时事相催,重责在肩。面对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融入到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将新时代思想转变成我们的工作思路、工作动力、工作措施和工作成效,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为实现全面小康而不懈奋斗!